从特区建设初期的十多条公交线路到如今常规公交448条、快速公交8条、地铁三线成网,厦门公共交通出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形成以“轨道+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今年,全市公共交通平稳发展、有序恢复,日均客运量峰值达231万人次(其中轨道交通58万人次、BRT快线22万人次、常规公交151万人次)。
常规公交:线路从15条到448条 多样化出行可圈可点
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公交仅有15条基本线路,其中市区有三条:1路、2路、3路,其他是郊区线路。如今,我市有城市公交客运企业4家,公交驾驶员6081名,服务公交板块一线从业人员8637名,常规公交线路448条,公交线路总长6739.7公里,在册公交车辆4127辆。
经过六轮公交票价改革,目前我市执行“上车1元、分段计价、最高2元”的公交票制,与全国各大城市相比,属于低票价。2019年12月1日,我市公交换乘票价优惠措施正式实施,优惠范围涵盖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以及实行政府定价的常规公交(含农客)线路,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进出岛长距离换乘,公铁接驳车辆上“换乘优惠”刷卡提示音日渐普及,岛内外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程度进一步加深,公交吸引力出现新群体式增长。
在多样化出行方面更是可圈可点:2013年8月,我市首条社区公交线路431路在湖里区禾山街道开通,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2016年7月开通首条定制公交D2路,精准定位市民出行需求;2020年3月,我市首推灵活公交上线试运行,公交运营出现新模式。
近年来,市运输中心持续开展公交服务质量考评,以考评促进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公交乘客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公交斑马线礼让率达99.73%,获央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先后点赞,在全市机动车礼让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展示了厦门公交行业的文明高度。
近年来,厦门持续推广新能源公交车,逐年提高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共累计更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647辆,“十三五”末,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在营公交车总数的92%。
建成“一横一纵”2条公交专用道。2019年2月1日起,“湖滨南路-莲前路”公交专用道建成投用,高峰期公交运行速度提升13%;2020年12月1日,嘉禾路公交专用道建成投用,公交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结合《厦门市公交场站建设规划》,还将公交场站用地纳入我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保障公交场站用地,结合机场、火车站、医院、企业园区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公交场站建设。
经过多年发展,厦门公交优先战略持续深化,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村村通”完成率100%。在国内第三方机构的评测中,厦门多次获评全国公交服务水平最高、乘客满意度最高、最适宜公交出行的城市之一。
快速公交:构建空中快速交通网 打造闪亮的“城市名片”
2008年8月31日,我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一期工程3条线路正式运营通车。这是我国首个高架桥模式的BRT系统。当天不少市民乘坐体验,20多公里的路程,仅用时38分钟,大家都感叹快速公交确实“快”。
13年来,厦门BRT发展迅速。2008年底,日均客流量从运营之初的2.5万人次上升至22万人次(快线加接驳线);2010年4月,我市引入首批18米铰接车,进一步提高了运力;2010年6月,快2线从西柯延伸至同安枢纽站,大大缩短了从厦门岛内到同安老城区的时间;2011年11月,快1线终点站从原来的华侨大学站迁入厦门北站;2015年开通前埔直达岛外快线(快5、快6路)。
“十三五”期间,建成启用高崎枢纽站、同安枢纽站,陆续开通快7路、快8路、快9路三条高峰线路,以“小交路、短频快”的模式,持续提升高峰期运输能力。
目前,BRT系统共开通运营8条快线(含3条高峰区间线),连接了思明、湖里、集美、同安四个区和厦门火车站、厦门北站、高崎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BRT线网逐步完善,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还被评为“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十佳优质服务线路”,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地铁:三线成网三向出岛 日均客运量超56万人次
2012年5月,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批,是全国第30个获批准建设地铁的城市。厦门地铁近景目标网由1、2、3、4、6号线共5条线组成,线路长度约224公里,共设车站133 座(其中换乘站12座);远景线网由10条线路组成,总长度404公里,线网布局体现“双中心+强环联系”的网络形态。
地铁1号线于2017年12月31日开通运营,2号线于2019年12月25日开通运营,3号线(厦门火车站-蔡厝站段)于2021年6月25日开通运营,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岛”的轨道线网骨架,骨干交通换乘站从3个增加至9个,换乘能力极大增强,提升了公共交通吸引力。截至2021年11月,线网日均客运量超过56万人次。
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开通运营后,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实现本岛与岛外各区三向联系,客流明显增加,城市轨道交通4、6号线建设不断推进。“三线成网、三向出岛”的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了当前“四桥两隧”的交通压力,进一步提升了岛内对岛外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岛内外一体化发展,为实现“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再添新引擎,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厦门“两高两化”城市建设。
【声音】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体系
提升公共交通整体竞争力
市交通局运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翁明鸿: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以“轨道+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和水上公交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扎实推进轨道交通、常规公交融合发展,打造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可靠舒适的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交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