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行业新闻

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五桥两隧”,承载了你的记忆吗?

发布时间: 2023-12-24 17:07

移山修路、跨海架桥

在厦门,是一段佳话

“五桥两隧”历程

·1991年12月19日

中国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桥——厦门大桥通车。

·1999年12月30日

海沧大桥建成通车。

·2008年7月1日

集美大桥建成通车。

·2008年9月1日

杏林大桥建成通车。

·2010年4月26日

中国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建成通车。

·2021年6月17日

厦门海沧隧道成功试通车,厦门进入“四桥两隧”时代,跨岛发展迎来新的里程碑。

·2023年1月17日

翔安大桥主桥通车,特区跨海交通正式迈入“五桥两隧”新格局。

五桥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翻涌,厦门城市建设与招商引资全面铺开,出岛通道,成为特区经济发展在交通方面遇到的第一个瓶颈。特区不容岛城之困。在苍茫大海上,建设者“零经验”起步,历经近4年,1991年12月,我国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桥——厦门大桥正式通车。

1993年

(图源:厦门日报)

  也正是这次“首试”经历,厦门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发展历程中能看到,几乎每隔十年就有一座新桥跨过大海。

1991年

厦门大桥

  厦门大桥,1991年12月通车,是中国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桥。

1999年

海沧大桥

  海沧大桥,1999年12月建成,亚洲第一座、世界第二座特大型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

2008年

集美大桥

  2009年7月,厦门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桥隧结合的跨海大桥——集美大桥,将厦门国际机场与厦门火车北站连接起来。在厦门投资的台商诗人许政郎赋诗道:“忆西湖,哪能不忆苏堤?游鹭岛,岂能错过集美大桥!”

2008年

杏林大桥

  2008年9月,公铁两用的杏林大桥建成,公铁互通立交共有5层。公路桥纵向线型采用了双驼峰设计,最高的驼峰处建造了200米长的观景平台。

2023年

翔安大桥

  2023年1月17日,厦门市第七条公路桥隧进出岛通道翔安大桥主桥正式通车。

  本岛东岸、碧波之上,大桥飞架湖里、翔安两岸,厦门经济特区东西向“桥隧协同”的全天候交通体系正式建成。从此,厦门跨海交通正式迈入“五桥两隧”新格局。

卫星拍摄:翔安大桥

(图源:厦门日报)

  沿着翔安大桥蜿蜒身姿向东望去,展翅腾飞的全新白鹭体育场与周边建筑物,已勾勒出曼妙的城市天际线;沿线路牌上,一端写着“高崎机场”、另一端则是在建的“翔安机场”,大桥犹如一条纽带,延续着这跨越时空的联动。

  由最初两三个小时绕行进岛、到10分钟海底穿越、再到如今5分钟跨过东海域……翔安大桥的通车使翔安与本岛的距离再度“拉近”,交通的先行为发展打开了空间。一桥通、百业兴,跨岛发展天地宽,岛内外均衡发展进程再提速。

如今

集美大桥、厦门大桥、杏林大桥

同框的画面气势恢宏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航拍器摄)

  一座座跨海大桥紧扣特区发展脉搏,将天堑变为通途,在跨岛发展中落子有声——岛内外,原有环岸盐碱地上,万丈高楼平地起;夜幕中,桥上车流来往如梭,汇成城市动脉,联通发展洪流。

  厦门因海而生,得海而成;如今因为桥梁,跨海而活,御海而昌。厦门的桥梁,早已超越了交通功能,融入了城市发展年轮,成为特区独具特色的一张亮丽名片。

跨越山海连接世界

图中分别为集美大桥(左一)

厦门大桥(左二)

海堤(右二)

和杏林公铁大桥(右一)

(资料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两隧

2010年

翔安隧道

(图源:业翔民安)

  2010年4月26日,翔安隧道正式通车,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由一个多小时缩短至十来分钟。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也是世界上第一条采用大断面钻爆法施工的海底公路隧道。建设者们战胜了松软土层、透水砂层、海底风化槽等诸多世界性难题,填补了中国内地隧道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2021年

海沧隧道

  2021年6月,深入海底70米的海沧隧道建成并通车,大大缩短马銮湾片区、新阳工业区等到厦门岛西北部的距离。海沧隧道汇聚了钻爆法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精华,堪称地下工程博物馆,总体达到我国海底隧道建设的最高水平。

“五桥两隧”的建设历程

镌刻着

建设者的发展原点坐标

见证其

为特区搭筋造骨筑通途的勇毅决心

那么对于你们

“五桥两隧”又承载了哪些记忆呢?

综合:厦门日报、海峡导报、厦门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