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_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 索 引 号:XM00117-56-00-2023-043
  • 备注/文号:厦交〔2023〕函字41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6-15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100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3-06-15 16:28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2023100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民建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加快厦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的建议》(第20231001号)由我单位会同厦门海关、厦门港口局、自贸委、市资源规划局、市教育局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厦门是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厦门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初步建成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的发展目标。2019年9月,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国家首批建设名单,我市积极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枢纽经济发展平台;今年,市发改委又会同我局准备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案细梳了我市建设过程中的堵点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极具启发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收到提案后立刻组织力量对提案进行研究,提出办理意见。

二、措施与成效

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企业做优做强

我市先后出台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快跨境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厦门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推广的若干措施》《厦门港集装箱发展扶持政策(2022-2024年)》《加快推进水路运输业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厦门市促进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在推进骨干企业培育、支持企业总部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使用、支持拓展市场腹地、鼓励发展跨境业务、鼓励“一单制”业务推广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和奖励,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市重点物流企业56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119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41家、5A级物流企业9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1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7家建发、国贸、象屿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业务总额近1.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近500亿美元。多式联运主体进一步壮大,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由2018年的21568标箱增至2022年的65332标箱,年均增长率超35%;辐射区域由传统的福建、江西两省,延伸至湖北、湖南、四川等中西部地区。

加大航线扶持,拓宽腹地集聚货源

我市鼓励通过新增货运航线、加密货运航班、提高货运航线服务水平等方式不断拓宽腹地集聚货源。一是2022年7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跨境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发布,对符合条件的洲际、亚洲、港澳台全货机定期航线和跨境货运非定期航线,以及货运代理业均进行补贴,鼓励境外航线和货源向厦门集聚。二是厦门港口管理局印发《厦门港集装箱发展扶持政策(2022-2024年)》,持续鼓励干线与支线航商加密省内航班、拓展新支线、加大跨省支线投入,构建以厦门港为中心的支线服务网络。三是积极推进海沧港区码头股权结构优化调整,吸引中远海运、招商集团、中谷海运等大型央企和优质民企参与厦门港建设运营,将更多航运资源注入厦门。截至2022年12月底,集装箱班轮航线由2021年底的159条增至173条,通达55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个港口,其中“一带一路”航线86条,RCEP航线96条。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前往赣南、粤东等省外重要货源地拜访重点货主,举办港口物流推介会,引导企业选择厦门港作为贸易中转地。

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我市紧密围绕物流产业的发展态势,不断提高物流相关专业与物流产业的契合度,并积极落实物流人才激励政策,营造人才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支持物流类专业学科高质量建设。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专业硕士中心开设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仓储与库存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集美大学设立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航运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设计和路径优化、海峡两岸航运物流关系等方向研究。厦门理工学院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是引导职业院校物流类专业强化校企合作,设服务物流产业特色专业群。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港口物流专业群、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的电商物流专业群,入选厦门市首批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名单。三是落实物流业人才激励政策。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局自2021年起,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产业中层以上人才予以个税奖励。实施两年便已惠及749人次,拨付395.6万元奖励资金。2023年物流企业个税奖励申报人数超过600人,预估奖励人数及奖励金额均超过往年。

㈣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出台跨境航空货运扶持政策,优化口岸船舶通关便利,不断提升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水平。一是建成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我市新增元翔、港务、西查验场等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不断优化跨境电商监管场所布局,形成物流、人才、品牌、知识产权、营销等要素聚集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2022年,商务部对全国105个综合试验区进行考核,厦门跨境电商综试区在评估中进入前十名,位列建设“成效明显”(第一档)。2022年1-12月跨境电商进出口126.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5%。扩充跨境电商海运物流通道。2022年6月,我市开通国内首条“丝路海运”电商快线“厦门--马尼拉”海运专线。截至2023年2月,“丝路海运”电商快线集装箱吞叶量突破2万标箱,总货值累计超80亿元人民币;“厦门--金门”海运快件物流通道航班加密至每周15班,进一步扩充跨境电商海运物流通道。三是优化船舶通关便利。加快绿色智慧港口建设,远海码头成为全国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海润码头成为第一个完成自动化改造的传统码头。打造厦门港引航船舶信息可视化平台,通过平台推动港口作业各环节的配合和衔接,降低港航企业船期费、燃油费、港口使费等成本,每年为港航企业节省因船舶待时、码头占用、二次拖轮费等原因造成的损失约1亿元2022年,厦门港连续第四次蝉联全国十大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最高等级。四是提供中欧班列通关便利服务。厦门海关出台了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十二条措施,海关现场优先办理中欧班列货物的通关、转关、查验等手续,进一步做好AEO政策宣传,采取集中培育、供应链培育等方式加强对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贸易往来企业的信用培育,对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贸易往来企业优先认证,与波兰、西班牙、荷兰等多个欧盟成员国海关建立合作机制,开通6条“安智贸”航线,全面提升国内、国外综合通关效率。

㈤实施精准帮扶,做大冷链物流、保税物流

我市实施多项精准帮扶措施,鼓励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做大做强。一是我局通过现代物流产业扶持政策的兑现,支持冷链设施设备升级,支持冷链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二是厦门海关积极指导建设进口冷链食品指定监管场地。指导万纬冷链、中远海运冷库二期工程建设,协调做好向海关总署申请进口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扩容工作,助推厦门建设进口冷链产品集散地。三是厦门海关制定了进出口食品业务“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工作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和跟踪落实,充分运用“关企直通车”机制,精准帮扶厦门市重点特色食品出口提质扩量增效。四是我局积极推动国际冷链班列发展。2022年10月19日,中欧(厦门)班列首发冷链专列至俄罗斯。专列采用国际领先的冷链集装箱,全程恒温运输、实时监测,保障货物品质安全,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交流合作。同时,我市高度重视保税物流业务发展,支持利用保税展示交易等政策推动保税购物广场建设。五是推动冷危集装箱堆存能力建设。在海天、嵩屿、国际货柜、远海等集装箱码头实施堆场改扩建项目,实现冷危箱通过能力的跨越式升级,为宁德时代等重点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的港航服务,厦门港一举进入全国港口冷藏箱港航服务能力领先行列。

㈥规范土地出让,保障物流用地需求

我市高度重视物流用地需求,通过出台关于物流土地出让的规范性文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并进一步加强物流专项规划,促进物流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规范我市物流用地出让管理。我市8部门联合出台了《厦门市物流用地公开出让管理办法》(厦资源规划2020〕258号),将物流用地分为农副产品和冷链物流类物流用地、工业仓储型物流用地、运输型物流用地、商业仓储型物流用地和港口码头、机场、铁路货场等枢纽配套物流用地五类,并分类设定准入条件、规划要求、地价标准。2020年以来,我市共出让物流用地6宗,土地面积约51公顷,保障了象屿智慧供应链、中远海运、中谷海运等现代物流企业用地需求。二是加强物流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厦门市物流专项规划(2020-2035年》,并2022年6月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意,明确了空间结构体系,划定了物流用地刚性控制线,梳理了一批重点推进项目。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管理后,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将得到更好的保障。2035年全市规划物流用地将达12.2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用地6.68平方公里)。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通过努力,我市物流产业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虽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总收入1698.07亿元,同比增长11.19%。目前物流产业发展还存在货源腹地较小、通关便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今后将从以下四方面推动:

扶持物流产业发展

将做好各项物流产业扶持政策的解读、宣传、落地工作,通过资金扶持吸引优质企业落地厦门,同时以厦门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为契机,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新航线,支持企业拓展腹地资源,加强冷危堆场建设等。同时跟踪政策的实施效果,收集企业及相关部门意见,按程序提出优化建议。

巩固拓展物流通道

将以陆地港、海铁联运、中欧班列建设为载体,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搭建连接亚欧大陆,贯通中西部地区的物流新通道;以“丝路海运”、中欧班列为纽带,深化港口间、区域间合作,加密内支线网络,增强货源聚集能力,做大国际中转。加强对台和东盟物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对台湾、东南亚、日韩等航线,加密航线,加快海外仓和海外物流中心建设,做强做大对台海运快件和东南亚跨境电商物流。

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将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整船换载、沿海捎带、启运港退税、保税燃油燃气加注资质等政策支持;强化与RCEP国家港口的互联互通,推动与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建立港口协同机制,提高厦门港船舶挂靠转运效率;持续执行集装箱海铁联运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扩大奖补范围,增强厦门港海铁联运市场竞争力与港口集聚枢纽能力。

㈣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将引导在厦高校调研分析我市物流人才现状,动态调整物流类专业设置、课程更新,进一步解决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较小、人才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增强职业院校服务能力,开展物流企业职工培训。支持职业院校用好本校物流实训场地、设备资源,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面向物流企业职工的培训规模。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衷心希望未来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市物流产业发展。

 

领导署名:李宗泽

人:高帆

联系电话:18559765607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6月12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