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的通知》,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项目成功入选。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交通等重要指示精神,市交通运输局紧扣《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规〔2023〕6号)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公路、桥梁、隧道等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向更高层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在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中,系列尖端“智慧引擎”深度融入,保障项目安全高效,驱动项目稳健前行,彰显了厦门智慧交通建设的创新引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览厦金大桥(厦门段)背后的超级智慧!
01
沉井快速调位系统
2024年7月8日,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沉井采用国内首创分体式技术成功着床。
面对海上复杂环境、稳定性控制难、锚缆力风浪敏感性强及断缆风险高等挑战,参建单位创新研发了沉井快速调位系统。
该系统集环境感知、姿态监测、应变分析、智能决策于一体,实现了沉井自动化精准调位与下沉。通过动态调整缆力与缆长,确保施工安全与效率,展现了智慧赋能施工精度新高度。
沉井快速调位系统示意图
02
海中悬索桥智慧线缆
刘五店航道桥地处海上,主缆直面“高温、高湿、高盐”的“三高”环境考验,除湿系统缺乏测量手段,效率未知,除湿不到位会导致钢丝大面积锈蚀甚至断丝,严重影响桥梁安全。
参建单位创新突破,于制造阶段植入智能光纤,将传统索股升级为“智慧索股”,赋予其自我监测能力,有效解决了主缆耐久难题。
运营期间,“智慧索股”可精准构建温湿度场、优化除湿效率、智能诊断索夹状态、提供精准管养策略及全方位守护桥梁安全,展现了科技赋能桥梁管理新高度。
索股与智慧索股结构示意图
03
超前地质预报
厦金大桥(厦门段)环岛路隧道全长2678m,含1334m的超大直径盾构段,盾构隧道外径达15.5m,创省内之最。
近日,盾构施工起点—始发井已初具雏形。完成连续墙后,施工方将在始发井内进行挖掘工作,为盾构机施工打开工作面。
面对隧道穿越区域复杂多变的地质挑战,为确保施工安全无误,参建单位匠心独运,采用先进的HSP水平声波探测法,对盾构路径上的潜在不良地质体实施精准空间成像,实现超前地质预报,展现了传感赋能安全预测新高度。
盾构过程中的地质预报示意图
04
常带压结合掘进刀盘
对于盾构隧道面临的长距离掘进挑战,施工单位采用盾构机常-带压复合刀盘及耐磨材料,强化刀盘正面、边缘及锥面防护,镶嵌合金耐磨环,确保掘进无忧。
同时配备先进监测系统,实现刀盘磨损与温度全面监控,科技护航,精准施工,展现了创新赋能工程质效新高度。
常带压结合刀盘示意图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建设,不仅是厦门城市交通的再升级、更是区域经济的新动脉与“一带一路”物流的新通道。市交通运输局将持续坚持需求引领、创新驱动,以“形成一流技术、打造一流设施,提供一流经验”为目标,推进项目稳落实,助力交通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