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喉咙很干,不舒服,不想多讲话。”和前几天一样,这个春节的每一天,同安公路分局党支部的党员黄胜利从早上七点多就出门,直到晚上六点多才回家;不一样的是,除了看得见的疲劳神色之外,他还多了一项新的“毛病”——喉咙痛。面对家人关切的目光,他摇了摇头表示没事,其实家人知道,他这是劳累加上话讲多了造成的。
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肺炎疫情,为群众出行和工人自我防护保驾护航,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黄胜利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带领一线公路养护人员,坚守岗位,共同战斗。他迅速制定班站防控疫情应急预案,做好科学防控,将道路沿线学校周边、公交候车亭、过街天桥等作为保洁重中之重,把养护人员自我防护作为关爱之重,细致入微地在各个环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早上,黄胜利走出家门,上了私家车。“单位有三部工具车,但都要让给三条线路上带班的人用,我开自家的车没关系。”黄胜利所带领的同安白沙仑公路站主要负责省道217线、省道507线和县道415线三条共计46公里的道路,路途比较远,人流量大,工人又比较分散,他天天都要上路去巡视一番。
长时间在这三条路上转,黄胜利对比较危险且重要的节点了如指掌。“省道507线上同安往军营村方向,省道217线上往野山谷方向,都要重点巡视。”从同安县城的家中往这三条线路上转一天下来,走走停停,至少有100多公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急着问,开车着去巡视一天,累是肯定的,但嗓子为什么哑了呢?原来,公路养护人员平时主要任务是对沿途各公交候车亭、学校周边道路、过街天桥等做好保洁工作,一些标志牌如有损坏、污染现象,也要及时处理。这就不难理解当疫情来临时,这样的保洁工作量骤然加大多少倍,而黄胜利又需要操多少心了。
“大家要注意,公交候车亭来往的人最多,要认真消杀。”“学校周边道路、过街天桥等地方都马虎不得,这是为人民负责!”从早到晚,从这条路到那条路,从这一站到那一站,黄胜利都要这样对班站人员絮絮叨叨叮嘱个不停。公共卫生要重视,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一样不能忽视。于是,黄胜利的唠叨中还有这些常用语:
“口罩不要随意脱下,大家要做好自身防护,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回到站里,大家记得按防范手册进行消毒,每个步骤都不能少”……
平时大家把黄胜利喊作“利哥”,有着13年党龄、38年工龄的他今年已经55岁了,也的确当得起“哥”这样的称呼。如今,当养护工人们喊他“利哥”时,语气里又多了几分尊敬和感激,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利哥虽然有点婆婆妈妈,但都是为了大家好。
当然,这个春节,在岗忙碌的不只黄胜利一个人。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同安公路分局党支部迅速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将“疫病控防”“公路保洁”“春运保畅”等重点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支部书记方一凡就做好防控各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团结带领党员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区以及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党员发出的倡议,认真落实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运保畅工作高效、有序。
1月28日,厦门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再次进行工作部署,除了日常养护,特别强调要重点关注公共区域,把管辖道路沿线学校周边、公交候车亭、过街天桥、果皮箱、垃圾桶等重点场所、区域作为保洁重中之重,针对近日市民关注的废弃口罩处置问题,提出对废旧口罩垃圾进行专门清理,进一步强化对班站、垃圾桶、作业器械以及垃圾清洁楼、转运设备的消毒防护,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
为打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战,这群平凡又可爱的公路人员全力以赴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公路养护第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公路养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