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14年!集美大桥桥头立交提升改造工程通车,为跨岛发展赋能提速!

发布时间: 2022-12-02 16:08

  昨日上午10时许

  集美大桥桥头立交提升改造工程项目

  正式通车

  进岛侧实现“单改双”

  通行能力倍增

  为跨岛发展赋能提速

  不过大家是否还记得集美大桥是哪年建成的呢?

  让小编带你来寻找答案↓↓

  14年前,集美大桥这座跨海大通道仅用一年半时间建成通车,书写特区速度,令世人惊叹。集美大桥建设速度纪录的背后,是爱拼敢赢、攻坚克难、创新驱动的工匠精神。

  14年后,集美大桥桥头立交提升改造工程高效推进,大幅缩短工期,提前4个月实现通车,赋能特区跨岛发展新格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2008年

  仅用18个月建成通车

  创造国内外建桥速度奇迹

  长龙卧波,车流如梭。位居厦门西海域的集美大桥,彰显着特区的美丽与繁荣。路桥人在大桥建设中倾注心血与汗水,大胆创新采用先进工艺,挑战工程建设极限。作为全国第一座使用“短线匹配法”建设跨海部分的大桥,集美大桥创造了国内外建桥速度的奇迹——2006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通车,全长8.438公里的大桥,建设总工期仅18个月。其建设工艺还获批国家级工法,成为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

  作为连通本岛与集美区、同安区的重要客货运通道,14年来,集美大桥不断为特区跨岛发展注入力量。但随着环东海域新城的开发建设、滨海西大道的提升改造,集美大桥进岛方向桥头立交拥堵问题日渐凸显。为解决这一燃眉之急,今年4月7日,集美大桥桥头立交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2022年

  进岛侧单车道拓宽为双车道

  缓解进岛方向交通压力

  集美大桥桥头立交提升改造工程改造路线全长2.8公里,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梁、下穿通道及绿化等,全线设拼宽桥梁3座、道路改造5处。积极贯彻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的行动部署要求,各参建单位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按照作战图、时间表推进,顺利实现通车目标。

  改造提升后,进岛侧由单车道拓宽为双车道,主线拼宽桥700米,通行能力增加一倍,对改善集美大桥通行能力和结构状况、提升厦门市综合交通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桥不易,改造同样难度大,尤其是跨海大桥的改造提升。提升改造工程提前4个月通车,背后的技术难关如何突破?

  施工精度高  新老桥面“无缝对接”

  此次改造,集美大桥主线往海外面拓宽一个车道,新建主线拼宽桥宽约5米,长700米。要先拆除大桥上原有的护栏及附属部位,这个是在海上临空作业,施工要求高。新建桥面采用钢箱梁拓宽,要与老桥紧密联合,施工精度高。施工中采用纵向伸缩缝,实现了新老桥面“无缝对接”。经检测,桥面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

  同时,综合考虑施工环境以及占桥对进岛交通的影响,项目在施工中还采用“预制吊装”工法。桥梁主体由工厂预制,现场像搭积木一般直接吊装,从而将现场施工时间进一步压缩。

  交通导改难  有时忙到凌晨四五点

  在既有道路上进行道路拓宽,是此次改造较大难点,特别是滨海西大道,车流量非常大,仅滨海西下穿通道的交通导改,前前后后进行了七次。为保证滨海西道路的车流不中断,利用晚上车辆非高峰时段进行交通导改。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次导改从晚上11点开始,快的话凌晨两点多可完成,慢的话要到凌晨四五点。

  工艺更环保  实现“污水不入海”

  在保证进度的同时,采用先进工艺,减少对海洋的污染。由于匝道桥桩基多位于临海滩涂地,因此,项目施工中,以冲孔灌注桩的形式使新建拼宽桥在复杂地基上“站稳脚跟”。冲孔灌注给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泥浆、混凝土等施工污水。对此,项目在施工现场加设了泥浆储蓄箱、泥沙分离器等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水资源合理利用率,实现“污水不入海,循环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增设往返同安和厦门北站方向BRT高架桥。该BRT高架桥全长247米,是同安BRT直达厦门北站的重要公共交通通道,该高架桥将于12月中旬完工,届时,从同安乘坐BRT直达厦门北站,可以节省约15分钟车程,市民出行更便利。

  项目名片

  集美大桥桥头立交提升改造工程位于集美大桥进岛节点,为现状立交改造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将现状滨海西大道左转进岛匝道改造为单向两车道进岛,同步拓宽匝道桥及主线桥;将集美大桥管理房现状道路改造为乐海路左转滨海西大道;现状乐海支路拓宽为双向四车道,并增设乐海支路进岛匝道;集美大桥出岛右转滨海西大道匝道由单车道拓宽为双车道;增设往返同安和厦门北站方向BRT高架桥。